Monday, June 29, 2009

孫效儒:多交朋友可防憂鬱

羅德島州華人基督教會迦勒團契日前邀請桃園療養院副院長孫效儒講談「憂鬱症、自殺與老年期精神疾病」,提醒老人家們放開心懷,多交朋友,做點運動,身體及精神都會更健康。
孫效儒目前在哈佛大學公衛學院進修醫療管理,即將於七月返台。他在講談中說明,察查一個人是否患了憂鬱症,可從檢查一個人是否出現重度憂鬱,精神官能障礙、躁鬱,有適應困難等症狀著手。
簡易的憂鬱症辨識方法包括看一個人是否持續兩星期以上常感空虛、悲傷、心裏很痛苦、心事重重,以前常做的事都沒興趣了,易怒、不安和焦慮,不想和人接觸或講話,與人相處也沒有愉快、溫馨感覺,出現很多不易用單一疾病來解釋的身體疾病症狀,還食慾降低,體重在一個月之內減少多達5%,又對一般治療的反應不佳,覺得活下去已經沒什麼意思或感到負擔沉重等。
人們宜重視憂鬱症的原因之一,是世界衛生組織已宣佈憂鬱症和愛滋病、癌症同列為廿一世紀人類所面對三大最重要疾病。經由情感障礙而生的憂鬱症,會使人因長期情緒極度低落而引發包括身體功能變差,到處求醫,做過多不必要檢查,學業或工作成績退步,自殺、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人際關係受損,青少年行為問題與人格發展偏差,濫用煙酒藥物等問題。這也是為什麼,門診病人中有10%,住院病人15%,自殺個案50%左右,都患有憂鬱症。包括林肯及邱吉爾的感冒,也是精神狀況引發。
從憂鬱症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15%的人,一生都為憂鬱症所困擾,其中50%的人在20至50歲之間發病,住在鄉村且經濟狀況較差者,無親密人際關係的鰥寡孤獨者,染患憂鬱症的比率都更高些。
孫效儒指出,醫學界迄今還未研究出導致憂鬱症發生的主要成因,但已發現腦與體內的某些化學物質失去平衡,遺傳,以及生活中所遇上的不愉快,影響了心理狀態等等,都是相關因素。
兒童與青少年的憂鬱症常見症狀包括過度依賴父母,不想上學,逃學,功課突然退步,突然開始坐立不安,身體動作突然開始變慢,講話音調變單調或沉默不語等,沒有理由的情緒激動,常常哭泣,常常顯得很害怕或緊張,或是突然變得很有攻擊性,反社會的開始濫用酒精等成癮性物質,亂交男女朋友,不停抱怨身體某部位疼痛不適,醫生卻找不到病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