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聞名的華裔歌劇聲樂家田浩江,六日晚應羅德島州布萊恩特大學孔子學院之邀,演出「從毛主席到大都會(From
Mao to the Met)」,在一個多小時中,帶觀眾走過他58年的精彩生命歷程,探看他「我唱北京」的未來。
天份、努力加機運,30歲之後才走上西方歌劇舞台的田浩江,不但曾連續十八年獲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簽約,被譽為世界最佳男低音之一,還演出過1300多場,40多部歌劇,其中有11部歌劇是和世界三大男高音中的帕瓦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多明哥(José Plácido Domingo Embil)合作。他也和世界第一抒情女高音卡娜娃(Kiri Te Kanawa)、美國歌劇紅星瓊安德森(June
Anderson)等人合作過。
父親是解放軍總政歌舞團指揮田耘,母親是作曲家陸原的田浩江,小時候就學鋼琴,卻討厭古典音樂,文革時進北京鍋爐廠單板金工學徒,還為不用上學高興,沒事就和朋友找架打,彈吉他,唱俄國歌,從沒想到有一天,他會成為世界知名的歌劇演唱家。
改變了他生命的第一個轉捩點,是青少年時期,他在巷子裏喊朋友,二樓在歌唱界工作的鄰居聽見了,稱讚他有把好聲音,將來可做聲樂家,觸動了他對音樂的追求,並在中國恢復高考的1976年,參加考試,進入中央音樂學院。
第二個轉捩點是他來美深造後,遇見來自香港的遺傳學博士廖英華,促使他從丹佛大學畢業後,向自己許下要在二年中贏得歌劇院一紙合約,以期有份養家收入,才好求婚的承諾,並從此努力不懈。
第三個可能的轉捩點,是1993年他在紐約大都會劇院重見帕華洛帝。
田浩江是1983年時初見帕華洛帝。那時他剛來美,只會說哈囉、謝謝你、再見等四個英文單字,口袋裏也就只有35美元,但他卻掏出其中8元,買了張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站票,進場看戲,巧見帕華洛帝表演。
1993年十二月十七日,他獲得一個龍套角色,主角剛好是帕華洛帝。重見巨星,他心中激動,卻起初害羞,但想到正好是十年前的同一天,在這同一場地,見到同一巨星,他忍不住在帕華洛帝經過時,把這一經歷說了給帕華洛帝聽。帕華洛帝邊走邊說「是、是,很好,很好(Si,
si, Bravo, bravo)」的就走了過去。他都不確定帕華洛帝到底聽懂了沒。那知道謝幕時,帕華洛帝催龍套演員一個個的先上台,輪到他時,卻上前一把抓住他的手,把他一起帶上台,讓全場觀眾的目光都落了在他身上。其後一連七場表演,帕華洛帝還都這樣做。
這之後,田浩江不但在紐約大都會劇院一連十八年的簽約表演,更走上國際舞台,從柏林、義大利、智利、德、法、荷、比應邀到世界各地的著名劇院演出。
2008年三月,他獲得丹佛大學頒給傑出成就獎,美國葛萊美獎提名,獲邀加入百人會,美國Wiley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英文自傳「歌劇人生」,公共電視台也為他製作了同名專輯。
田浩江坦言,他在演出西方歌劇期間,常為西方人的不認識中國感到遺憾。有機會時,他總要演唱中國歌曲,講談中國文化。1998年起,他也開始回中國參加演出歌劇,包括譚盾作曲,張藝謀導演的「秦始皇」,郭文景和林兆華聯手製作的「詩人李白」,以及香港「進念、廿面體」製作,廖端麗根據耶魯大學歷史教授史景遷(Jonathan
Spence)同名劇作改編的「利瑪竇的記憶宮殿」等。
近年和妻子廖英華成立了「美國亞裔表演藝術中心」,為亞裔演員提供各種幫助之外,田浩江為回饋他所來自的中國,還和中國漢辦合作「國際青年聲樂家漢語歌唱計劃」,從世界各國挑選廿名青年聲樂家,到北京培訓三個月,讓他們學習用中文演唱中國歌劇的「我唱北京」。
本週他將再和多明哥合作。今年五月,他將在上海國家大劇院小劇場演出個人舞台劇「我歌我哥」。
布萊恩特大學孔子學院院長楊洪當晚表示,他是在一次出席會議時,巧遇田浩江,力邀多時,終於促成當晚的精彩表演。布萊恩特大學校長梅恪禮夫婦,當晚大讚田浩江的演出,並要求田浩江在該校的仿故宮漱芳齋落成時,再回來表演。
羅州華人王曉元、才旭、章賢信、黃樺、萬寅生、黎家活等許多人,當晚都趕去看表演,對田浩江表演中的中國文革時期歌曲、歌劇,都有熟悉無比,憶當年的感覺。
田浩江的這場表演,為布萊恩特大學孔子學院的中國週活動,畫下圓滿句點。
圖片說明:
布萊恩特大學孔子學院院長楊洪(右起)、田浩江、梅恪禮夫人、廖英華、布萊恩特大學校長梅恪禮等人在演出後合影。(菊子攝)
田浩江在表演中說自己心掛祖國。(菊子攝)
田浩江在表演中,以錄影片展示他當年向帕華洛帝述說自己經歷的鏡頭。(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