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部指導贊助,FirstWorks主辦,駐紐約臺北經文處臺北文化中心協辦,臺灣藝術家王仲堃裝置作品《空.器》、莊杰霖與魏子菁共同創作的裝置作品《原型》將在美國羅德島數位藝術節Pixilerations v.9展出,歡迎對多媒體藝術創作有興趣之觀眾,前往觀賞,地點在羅德島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格諾夫大樓(The Perry and Marty Granoff Center for the Creative Arts), Cohen 藝廊,展期自2012年10月11日起至10月21日止。
王仲堃1982年生於高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藝術碩士畢業,是臺灣近年新媒體藝術的生力軍,除了自身創作之外,亦跨足舞蹈、劇場等創作領域。
王仲堃擅長動力雕塑及聲音藝術,已經創作各式各樣的噪音機器,這些機器有著耐人尋味的單純性與獨特的美感,能感應觀眾的靠近,不知疲憊地自顧自進行自己的運動,或發聲、或開關、或吐氣、或旋轉或叮噹,不僅僅執行簡單的單一動作;反之,這些機器有著自己的節奏變化,既似頑愚,又似有靈。
此次展出其代表作品《空.器》,探討人的聲音知覺,除了用耳朵聆聽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可能?聲音的產生來自震動,聲音的傳遞則必須經由特定的介質,「空氣」即是人類聽見聲響最主要的媒介。但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的許多經驗中發現,聲響的感受不只可以經由聽覺,如沙石車轟隆經過時的地板震動,如演唱會現場低頻音浪吹拂,全身都可以成為聲音傳遞的媒介。聲音有意思之處,亦在於察覺當下的意識。而「觸覺化的聲響」系列作品《空.器》,即藉由許多氣閥裝置,將聲音轉化為另一種可觸的知覺。
莊杰霖2010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主修數位藝術,擅長結合網路與新媒體裝置,曾獲K.T.科技與人文藝術創意競賽,其網路藝術作品《Net recall》、《原型》分別參與了2008與2009年的臺北數位藝術節。《原型》為臺灣第一個運用社群網路資訊實體化的作品。
魏子菁2010年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主修數位藝術,曾獲K.T.科技與人文藝術創意競賽,互動科技藝術組亞洲數位藝術大賽 ASIA DIGITAL ART AWARD,日本國際設計競賽NAGOYA DESIGN DO!,Output 07 德國國際平面設計競賽,目前從事互動裝置設計與創作。
參展作品《原型》,意指多種抽象的原始型態,而在這些原始型態的交互作用下形塑出人的行為與經驗,每個人都存在了各種相同或不同的原型,交互發展出各式各樣的不同人格。集體潛意識就像是一個龐大的記憶體,這個記憶體累積儲存了人類的經驗與行為,如果我們對其加以分析,是否就可以找到人類心靈深處的原型呢?如今Twitter就好比這個龐大的記憶體,人們將自身的經歷與行為儲存在此,藉此人類將擁有前所未有的機會,更加接近人類的心靈,因此我嘗試用集體網路行為再現的方式,企圖尋找人類行為中的原型。
《原型》所要創造的是一個由Twitter使用者集體行為共同製造的雕塑,由於網路的資訊會隨著時間而不斷的累積增加,所以這個雕塑將有別於一般固定外型的雕塑,當人們開始把自身行為化為文字分享在Twitter平臺,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網路使用者的集體網路行為將改變《原型》雕塑生成的外型。
羅德島數位藝術節的展覽將在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Sol Koffler藝廊與羅德島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格諾夫大樓(The Perry and Marty Granoff Center for the Creative Arts), Cohen 藝廊展出。藝術家王仲堃、莊杰霖與魏子菁之作品在Cohen 藝廊展出。展覽開幕活動訂於10月11日下午6時至8時在Sol Koffler藝廊與Cohen 藝廊舉行,三位藝術家均將出席開幕活動,更多展覽與活動訊息請見網址:www.first-works.org/firstworks-pages/firstworks-festival-pixilerations-01.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