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她十八歲,跟著父母從台山的偏遠村落移民到紐約,一句英文也不會,只能進車衣廠當母親的助手。
約廿年後的現在,她不但取得了大學學位,還進入羅悳島州藍十字藍盾公司這大公司做精算師、分析員,有著高收入,和開麵廠的先生,兩個孩子,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
她認為,就像當年還是男友的她先生,是因為帶朋友從紐約到波士頓參觀,旅途中車子出毛病,在羅德島州停下來,才發現羅德島州是個美麗迷人地方,並決定婚後搬到這裏定居一樣,她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神的恩典,
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其實這一切也靠她自己的努力、向上,以及堅持不懈的毅力。
初來乍到美國時,一切都很陌生,又不懂英文,她沒想過自己的未來日子要怎麼過,只是認份的跟著母親到車衣廠內工作,幫忙掛衣服,扣鈕扣,套膠袋,車衣。
但車衣是份計件工作,每車一件衣服,就三毛或四毛錢,動作快的,一天車上四、五十件,也頂多能賺十幾元。可那時的紐約,已是個昂貴城市,租間小的二睡房公寓,就去掉六百元一個月,何況還要吃穿,搭車。她們一家生活得很艱苦。
更讓她覺得難過的是,那間車衣廠是棟有近百年歷史的舊樓,不但年久失修,還沒有窗戶,每天一踏進工廠,就有如進了空氣污濁的天昏地暗世界。
她,於是暗下決心,要改善自己的生活,開始一邊上學,一邊利用下午及週末時間在餐館打工。短短一年內,從九年級跳到十二年級,順利從高中畢業,升讀紐約Brooklyn學院,主修數學,副修電腦。
為了不增加家人負擔,她幾乎是從一來美國起,就自己支持自己的生活。上高中時,在餐館打工,進Brooklyn學院時,靠申請的經費補助(financial aid)應付學費,後來她在大學當數學家教,一小時七元,一星期教上十五小時的,來掙自己的生活費。
回憶起當年的這段讀書日子,黃翁綺霞坦言,人需要對自己滿懷信心,奮力進取。那時她搭地鐵上學,車程就要花上一小時,為應付功課,不但常向同學借筆記,還連字典也快被她翻爛了。而且因為反正學校規定了要上選修課,她就挑了會計、法律、所得稅等許多實用課,奠定了她順利跨入就業市場的基礎。
她還記得,她于六月初在紐約註冊結婚,第二天就搬來羅德島州普域斯敦(Providence),接著的七月一日開始上班。陸陸續續,她通過了精算師執照的三個考試,Actuarial Exams: Calculus(微積分學),Statistics(統計師),以及Linear algebra equator等執照,目前她任職高級資料分析員(Senior Health Data Analyst)。
大約五年前,她和從開餐廳,轉行開設荷花園食品公司的先生黃頂生,以及兩個孩子,搬到了East Greenwich。業餘時間,夫妻兩人積極參與羅德島華人教會的事奉。